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的文化
每一个农历周期,中国都要上演一出大戏,那就是春节返乡人口大迁徙。为何会定期出现这场世界罕至的大迁徙呢,那是因为有一种味道在牵引着人们追寻回乡的路,这股味道便是“年味”。年味到底是怎么一股勾魂摄魄的味道驱使人们这般忠实不渝呢,是美味佳肴的年夜饭,是裹着幸福满香的饺子,是欢笑纷呈的春晚节目。哦!或许兼而有之的吧,这种味道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。我的年味是一股“土”的味道,这里的“土”可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脚下整日踏着的土,那是一股特别的透着传统文化气息的一道别致风味,甚至有许多是应当被现代文明所批判的陈规陋习。
在我的老家,年味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拉开序幕的,俗称“过小年”,在这天晚上每家都要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,做一桌丰盛的宴席来送走供奉了一年的保佑全家的“灶王爷”,俗称“糖瓜辞灶”,古谚云:糖瓜辞灶,新年来到,闺女要花,小子要炮。除了美味的菜肴外,有两样东西是盖不能少的,一个是用糖做的形如西瓜状的“糖瓜”,再有就是一撮干禾的野草,目的分别是粘住灶王爷的口和他的坐骑宝马的嘴,使其多说漂亮话。举行仪式的时候,农妇要跪下来把揭下的旧“灶王爷”裹上黄裱纸一起烧掉,同时嘴里念念有词曰: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。呵呵,可爱善良的乡村人啊,总是这样虔诚的信奉着精神信念。
接下来,又要开始另一项重要内容了,那就是各家都要对住宅进行一次从上到下、从里到外的大扫除,俗称“扫房”。在这个时候,即使是光景不好的人家也要把家具都搬出来擦拭一遍,房里墙面、房顶、窗户玻璃各处都打扫一新。然后就是置办年货,准备过年的吃食,蒸年糕,炖大肉、炸丸子、炸耦合等。
到了年三十这天,各家都会早起,首先打扫庭院,摆设祭祀用的香案,在堂屋的北墙上挂上树形排列的写着过世祖先名字的图,俗称“家谱”,这是很重要的,它要挂到正月十五以后才能取下来。然后又一项神圣的仪式开始了,叫做“请神”。各家都要端着香火、黄纸和鞭炮走到空旷之地,朝着埋葬祖先的方向把各路“神家”和祖先请回家去过年。下午就开始包饺子,做年夜饭了。三十晚上最其乐融融的莫过于吃罢年夜饭,包着花生、瓜子看春晚了,也叫“守岁”。但老家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,在午夜将近12点的时候煮饺子,俗称“上贡”。家里的小孩子一般都等不到12点就早早睡去了,在这个时候,肯定会被整村连珠炮的鞭炮声吵醒,然后被大人哄骗着吃下几个俗称新年第一顿饭的饺子,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。
大年初一是极其热闹的,人们根本不在乎昨晚12点以后才睡去的疲惫,5点多就得起来,匆匆吃罢早饭赶去拜年。这个拜年我是要好好讲一讲的,因为连现在的许多乡村都不流行这古老的习俗了。每个姓氏血缘在五代以内的近族,组成一个十几人的拜年团队,挨家挨户的去拜年,先从姓氏族里辈分最长者开始,而且是真的要跪倒磕头的。先对着前面说过的“家谱”磕一个头,然后按照辈分长幼、先男后女的顺序依次磕过。有意思的是,真的有就算常年行动不便的老者,在这个时候也会早早的坐在堂屋里审视这群来拜年的后辈,而且清楚的指出:谁家的那小谁怎么没来啊,谁家的那小谁过了年到岁数了该娶媳妇啦……。这个早上,整村的男女老幼都极其活泛,整个村庄都被拜年队伍杂沓的脚步牵扯着灵动起来。拜罢年,成群结队的拜年队伍又要换一个场合上演另一出大戏,那就是到祖坟上祭祖,在那里无一例外的是叮叮咣咣放一通鞭炮,这是有钱人家显赫财大气粗绝好的时机,他们总是去的最早,鞭炮放的最多、时间最久。
过年的喜庆热闹还要随着走亲访友持续上几天,在随着元宵佳节登峰造极的最后一次热闹落下帷幕。元宵节也是极有意思的,乡村里注重的可不是逛庙会、猜灯谜,而是又一项神圣的仪式,俗称“放灯”,还分别定义为:正月十四“鬼灯”,正月十五“神灯”,正月十六“人灯”。这三天的晚上,由村中各姓氏的长者主持着,抬一口大锅,里面装满沁着柴油的棉籽,敲锣打鼓的围着村子转,转的范围每天都会扩大,开始从进出村的主要路段,一直到最后一天的全村每家门口都转到。每到一家门口都会停住,这家就在门外燃放许多鞭炮和烟花,然后铲些燃烧的棉籽散放到家里的每间屋子,以求平安。这是十几天来年味沸腾的极点时候,整村的人追随着“放灯”的队伍,欢腾的脸映着耀眼的礼花,怎么也看不够。或许人们在想,过了这一晚,年就算过完了,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了,那就让自己在这一晚放纵到极致吧。随着“放灯”的结束,年味也瞬间散去了,求学的返校,务工的出行,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
当然,年味里可不仅仅是这些,还有着丰富的内容呢,比如:年三十要把水缸装满水;过年不准往庭院里泼水,必须攒到水桶里一齐倒到院外;元宵节晚上每家都会围着自家宅院插满香等等。正是这些带着传奇色彩古里古怪的习俗,才酿造了这浓郁的年味,值得保留也好,应该摒弃也罢,但它确实存在着,而且把我吸引着。